共有970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主题:“凝固音乐”的视觉魅力——“住建杯”城市建设摄影赛作品光影解读 |
---|
疏雨 |
小大 1楼 个性首页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贴子:374 积分:409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8-14 10:06:29 |
“凝固音乐”的视觉魅力——“住建杯”城市建设摄影赛作品光影解读 Post By:2011-6-28 11:41:17
“凝固音乐”的视觉魅力 ——“住建杯”城市建设摄影赛作品光影解读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一句无数哲人极力推崇的名句。歌德、雨果、贝多芬都曾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这不仅是因为古希腊有关音乐与建筑关系的美妙传说,而是因为两者的确存在着某种类似与关联。其实,各种不同艺术之间虽各具鲜明特性,但总有可相通和可移植之处,何止建筑与音乐之间的结缘? 光学的原理,影像的效果,也在建筑艺术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因此从视觉艺术的审美角度,窥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辉煌成就,展示城市住宅建设、道路建设、绿化美化、市政设施建设,以及劳动建设者的时代风采,“住建杯”城市建设摄影赛作品给我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这次“住建杯”城市建设摄影赛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摄影家协会和恒发摄影艺术馆承办,历时近2个月,不仅本地作者踊跃参赛外,还吸引上海、广东等地摄影家的目光,主办单位共收到各类参赛作品近700幅,评选结果13幅作品荣获等级奖,20幅作品获优秀奖、80幅作品获入选奖作品,生动反映太仓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最新成果,用光影艺术诠释了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影赛期间,市摄影家协会组织小型采风团拍摄,更多摄影爱好者三五成群,或结伴而行,把镜头对准娄东大地地标性建筑及场景,用快门按下宜居乐居太仓幸福生活的精彩瞬间。主办单位领导称,这次影赛虽然时间短,但是收获的成果却超出了意料。因为引领和加快城市化建设,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太仓,随处可见的火热建设工地以及壮观建筑景象,为摄影家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近年来,太仓现代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残破不堪的江南小镇变身为既充满时代气息,又具恬静雅洁的滨江城市。太仓这块富庶的热土成为适宜人居、创业和投资的乐土。不仅对摄影而言,大凡艺术之间的转换,需要美学功底的创造。据说,贝多芬在创作《英雄交响曲》时,曾受到巴黎圣母院等建筑的启示,并留下“建筑艺术像我的音乐艺术一样,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可以说是凝固的音乐。”因此,具有包括音乐细胞在内的建筑艺术,更赋予各种不同艺术的深刻内涵。对摄影家们来说,光影的构思、线条的布局,影像的合成,可让摄影家拍摄出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太仓摄影家们结合城市建设实际,用艺术的眼光善于发现美的价值,并在此作出了不懈探索与追求。 用独特影像艺术手法再现一个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靓丽风景。建筑是造型艺术之一,它是从均衡、对称、布局等各种形式中去体验美感的。《江南春晓》(王红)展示出一幅“都市里的村庄”的水墨风情画,近处开发区住宅楼盘星星点点,错落有致地散落在云雾缭绕之中,恍若步入仙境一般,与远处科教新城的高楼遥相呼应,体现出城市开发建设的恢宏与气派。整个照片以冷色为基调,但一缕阳光照射在房屋轮廓,给整个照片增添一抹暖色。尤其是云朦胧的曝光处理恰到好处,为照片增添初春晨晓的韵味。与之异曲同工的《海运堤夜色》(金云达)是建筑夜景之代表。紧靠太仓母亲河新浏河的海运堤,是科教新城与老城区的交汇处,风情水街的开街,海运堤成为太仓现代城市地标性建筑之一。作者把握时间节点,在天空未尽黑的傍晚时分,用接片的方法,聚焦霓虹闪烁的海运堤场景,且以上海路上的高楼建筑为背景,还有新浏河河水的平镜泓水,与海运堤建筑的灯火璀璨相辉映,形成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繁华图。 利用透视所产生的幻觉来增加层次感和空间感,这是摄影家们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法。《新一院》(席克菲)利用摄影透视技术,物体近大远小,视觉产生弧线的处理方法,通过新一院大楼主楼和两栋裙楼光影的明暗对比,体现了新一院大楼的气势宏大。还有像《高尔夫湖滨花苑》(沈美林)建筑物暖色光线的勾勒,《太仓港新貌》(王红)港区大楼的全景展示,《城市“绿肺”》(杨希)城市绿化的色块处理,都给人以全新的开阔视野。 充分表现劳动建设者的时代风采和人民生活的幸福场景,是这次“住建杯”影赛的又一特色。“高楼万丈平地起”。广厦林立,道路纵横,呼唤着千万劳动者的奉献。运用建筑上的凹凸、起伏、光影变化、明暗对比等手法,使建筑物富于动感,产生戏剧性的离奇气氛。太仓摄影家们为此作出了可贵的尝试。《浇铸幸福路》(王绍良)是一幅表现建筑工人的劳动全景图,作者煞费苦心,选择了恰当的机位和角度,把沥青铺摊机的暗调与高楼大厦的明调形成鲜明对比,由建筑工人劳动场景、工地上的机器与远处高楼的景致有序相连,整个画面疏朗有致,赏心悦目。 对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感同身受,莫过于生活在城市中的老百姓。营建适合人居的城市环境,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以人为本,人与建筑的和谐融合,这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落脚点。《晨练》(刘新亚)作者抓取中老年人晨练于滨河公园风光带,整个图片采用弱光摄影、慢速技法,从而使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动感,色彩的对比衬来托出人物与环境。《回眸》(陈梁)也是反映生活在幸福家园的百姓故事。红黄相间的郁金香生机勃勃,这分明是一个新落成的居住区,两位散步的姑娘留恋于此,深情地一个回望神态,或许是对家园的惦念,或许是对亲人的牵挂?还有如《栖息“城市客厅”》(金云达)鸟类的栖息飞翔与城市建筑的有机融合,是对城市生态文明的一个无言诠释,可谓匠心独具。还有《夜幕下的南洋广场》(俞其林)、《崛起》(张云青)、《行政中心》(朱渊)三幅都是城市夜景图,一幅是广场的数栋建筑,在于接片场景的视觉冲击;另一幅是马路上的高楼,侧重超长镜头造成楼宇的压缩感;还有一幅是一栋联体建筑,主要利用楼前的水池产生光影效果。三幅夜景,各有特色,难分伯仲。 杰出的、经典的建筑物,往往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回味无穷的。其造型、空间、结构和线条等,同样能给众多摄影家创造无限想象的境地。当年德国的大诗人歌德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罗马大教堂前广场的廊柱内散步时,深切地感到了音乐的旋律。当今的摄影家们,面对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总涌动着一股不泯的创作激情。 “住建杯”城市建设摄影大赛虽然完满收官,但大赛作品也存在瑕疵与遗憾,譬如城乡一体化建设表现力还不够,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的关注度还不多等等,这些都给艺术家们今后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如今太仓现代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生机勃发,我们期待着有更多更美的景致去捕捉,去聚焦……(宋祖荫/2011年6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30 9:26:11编辑过]
|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